Mykiwi Book 白云黄鹤

《白云黄鹤》


作者:王静怡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


如果说人到中年以后远离故乡或熟悉的环境,那么这个人的生活至少会有诸多不便,依常人的眼光或视角,甚至还可以看出些不幸。好在时代变了,世界的概念从立体进化到了平面,况且这种迁徙只是去往太平洋西南部的新西兰。
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可以查到,新西兰是一个以欧洲文明为主的英联邦国家,她的人口构成年轻得让人艳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富庶得令人嫉妒,公共教育和医疗卫生福利好得足以驱使你奋不顾身地背起行囊。那里盛产牛羊、奶制品和羊毛,赏不尽的蓝天白云、享不完的椰风海滩,草地和森林覆盖面积相较遥远的中国,无异于地球另一端的世外桃源。
但从另一方面看,依据任何一个中年或更为年长的人的经验,如果以十八岁作为成年的标志,那么他(她)成年前所经历的文化浸染,会成为这个人下意识的精神家园。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新西兰华文文化沙龙、华人社区服务中心,以及新西兰华文书店和玛克威出版社的缘由,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们面前会有这些产生于新西兰的华文文学作品的根源。这些用母语汉字进行的叙说,乃至这种在满世界英语字母组成的汪洋大海中浮游凸显的方块汉字,在新西兰静谧的思维中启动了某种特殊功能,让书写者们身不由己地穿越时空、抵达意识深处的精神故园。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愫,表达了作者潜意识里对故乡魂牵梦绕的纠结,这恐怕是他们一生都无法摆脱的精神羁绊。
这些作品是新西兰岛国上华人生活的缩写:他们或者无生活之虞,自由地呼吸着澄澈的空气,享尽湛蓝的天空和美好的自然风景,地域的差异并不妨碍他们用文言自矜“一生独好林泉癖”;或者想完全挥手过去,过隐者的生活,与家人相拥、或独自安宁而平凡地过普通的日子,但“过去”仍如不速之客,因时空的距离在脑海里反倒显得尤为深刻和清晰;还有一些白手闯天下的人,世界在这一点上充分显示了它的公平性,为了得到比国内更好的生活,首先得付出比国内更大的代价;最羡慕那一些人,他们只是单纯地想在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静静地厮守、温馨地度过余生,日子就云淡风轻,过得像铅笔素描,也像散文诗。
就创作本身而言,这些作品最大的遗憾是囿于篇幅,使其中一些不能得以充分展开。比如一些描写创业经历的作品,特殊的情感和生活,展开来再精心打磨,也许可以成为不错的长篇小说。一些触及作者国内生活和工作的作品,如果能摒弃诸种障碍枷锁,或者会写得更引人入胜。一些钩沈的散文,再深入和扩展,亦可能成为很具历史价值的佳作。
写作,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目的是供人阅读。读书的过程,同时也是分享和体验作者思维和经历的过程。阅读使素昧平生的作者和读者超越时空相逢,这是写作对于作者、阅读对于读者最为重要的魅力之一,也是此次人民文学出版社与首届新西兰读书文化节联合举办《我的 KIWI 生活》征文活动的初衷所在。
人总是老得太快,聪明得太迟。写作和阅读或许在两方面都能做些弥补。如果用母语从事这种雅事,还能给远方的人当作精神的抚慰和寄托,那就更是一举三得的美事了。
是为序。

(选自玛克威出版社出版的《白云黄鹤》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