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文化苦旅

一个人的文化苦旅

新西兰读书文化节主办者方华专访

     ——先驱报记者 康妮

他让“读书文化节”成为一个新西兰符号;他的中国文化海外推广模式已经开始在全球渗透;他为新西兰各个图书馆的采购提供了大量的中文图书;他把海外华人的文化发展史注入图书馆收藏。他就是新西兰读书文化节的创办者,新西兰华文书店的经营者也是玛克威出版社的出版人方华。

    文化人的文化情结

    中国文化人都有着文化情结,方华也一样,在中国的时候他一直搞文化传播,移民新西兰后,一直想做一件跟文化有关的事情,想了很久。后来他觉得可以把中国大陆的《读者》杂志拿来卖,方华想,这是个好主意,至少他可以试试,于是用特快专递进了100本《读者》。当他把杂志送到超市的时候,老板说:“新西兰的中文报纸、杂志都是免费的,你这个杂志卖给谁去,根本没有人要!”都不愿意放他的杂志。他找了几家认识的商店老板说:“就放一个星期,如果没有人要,我立马拿走。”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杂志很快就卖完了。这给了方华很大的信心,后来,他通过海运订购杂志,选了100多种中国大陆流行的杂志,发行到所有的华人超市,同时还接受订阅服务。有一个读者给他发邮件说:“很久都没有看到曾经很熟悉的杂志了,再次看到它们的面孔,而且在超市随时都可以买到,非常高兴!”很多类似的邮件,鼓励他把这件事情做下去,他很兴奋,在往各个商场送书的路上,想着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够养活自己,真不错!后来方华把中国杂志推荐给图书馆和一些中文学校,有一个中文学校把《读者》长期作为教材,定期买几十本,发给学生,还给学生讲这些文章。

       唤醒你的阅读记忆

   等到杂志的发行比较稳定的时候,方华又开始琢磨开书店的事了。但是开书店可不比发行杂志。发行杂志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可是开一家书店,要付租金,还要进大量的书,如果书卖不出去的话,所有的投资就打了水漂。方华是一个对书、对文化着魔地喜欢的人,这样想着、想着,有一天就对自己说:“开始干吧!不用想那么多了。”

书店开业第一天,有很多人来,方华很高兴,全部书打折表示感谢,有一个老人付款的时候不要打折,对方华说:“希望你能把这个书店开下去,让我们的孩子都有中文书看。”书店的全称是“新西兰华文书店”,简称就是“新华书店”,我们很多人对中国的“新华书店”都有很多记忆,所以也把方华的书店叫“新华书店。”

如果读者有特别需要的书,方华在中国的办事处就帮读者找。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这样做成本很高,这本专门寻找的书也不会多收钱。但是方华说,他愿意这样做,人们喜欢读书,他非常高兴,多花些时间精力给喜欢读书的人提供最好的服务。

方华说:“我们很多人都喜欢读书,阅读是一种习惯,如果你经常不做这样事情,久而久之就忘记了。所以,我开书店的时候就有一个想法叫:唤醒你的阅读记忆!”

     读书文化节

有一种人,做一件事情,就对一件事情痴迷。当书店开了一段时间后,方华想怎样让更多的人读书,让更多的人喜欢书,为了这件事他日夜琢磨,在网上搜索,跟朋友们讨论,后来目标渐渐清晰了,让读书成为一种惯,让读书形成一种气氛,办一个读书文化节吧!刚开始的时候,方华也不知道怎么办,他查遍网络,也没有找到任何读书文化节的资料。类似读书文化节的活动,在中国以外的国家从来没有人举办过,没人办的原因很简单,难度太大,花钱太多,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

他开始策划,读书文化节应该请一个名人扩大影响,然而请谁来参加?怎么请?要花多少钱?都是未知的。最好办一个征文比赛增加读者的参与感,但征文比赛怎样才能有吸引力都是问题。这一切在开始都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一项项、一件件都做到了。

他联系人民文学出版社当读书文化节征文比赛的评委,人民文学出版社非常支持,中国国内也在寻找一种海外的华文文化发展模式,马上就同意做评委。2009年读书文化节的征文比赛,在新西兰的文学爱好者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吸引了近百人、100多篇文章来参赛,方华还特别设立了“《玛克威》杯最佳年度华文创作奖”,鼓励更多的华人华侨用母语进行文学创造,并提供文学名著作为奖品。

2009年成功的基础上,今年的征文比赛正在在顺利进行中,同样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作评委。去年的获奖文章由玛克威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文集《白云黄鹤》,这本文集在新西兰每个图书馆都有存底。以后每年的获奖文集都会在图书馆保存,10年以后,这将是新西兰华文文化史的一部分。很多事情,方华想得很远,他说我们要自己创造我们海外华人的文化史。

     文化大使 

文化大使在整个读书文化节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用名人效应,把这个活动做大,让更多的人参加读书文化节。方华把这个点子跟几个朋友一说,大家都很赞成。但是找谁合适呢?在这个物质的年代,没有足够的金钱,能请到名人吗?方华想起在中国参加书展,遇到了易中天,就想,易中天非常适合做文化大使,可易中天名气这么大,请得动人家吗?后来方华鼓起勇气打电话给易中天,没想到易中天很爽快地答应了,方华特别高兴,一晚上没有睡着。易中天到达新西兰后,方华见他就说:“当时你答应做文化大使,我兴奋得一夜没睡着。”易中天非常幽默:“昨晚我在飞机上也一夜没睡着,咱俩扯平了。”

方华说,易中天是一个特别好的人,善解人意、平易近人、风趣、幽默。他请易中天来新西兰做读书文化节的文化大使,除了包来回机票以及在新西兰的费用之外,没有额外付任何费用。易中天乘飞机来新西兰前夕,他的助手打电话给方华,希望把机票升舱,因为他的腰受过伤,不能长时间坐着。方华同意了升舱,差价到新西兰后补给易中天。到新西兰后,易中天才知道读书文化节是方华以一个人的力量在办,非常感动,什么钱都不要了。方华好几次给他机票升舱的钱,他都坚辞不要。到南岛旅游的时候,每次去餐厅吃饭,易老师都不让方华点菜,他自己点简单可口的家常菜。吃完饭方华结账时,才发现易中天的太太悄悄地结了帐。在Lake tekapo的一家Motel,易中天还独自为大家做了一次六菜一汤的晚餐,说起这些事情,方华至今依然非常感动。

     度过困难时光 为将来的书展做贮备 

方华说,其实大家都喜欢读书,但是,刚移民到这里的时候,因为生活辛苦,所以文化消费就不得不靠后了。他说自己也是技术移民,有同样的体会,刚来的时候,看见油条觉得很香,想吃一根,一问,一块钱一根,算一下人民币5块多,就舍不得吃。其实人们都有读书的愿望,都喜欢读书,由于生活的压力,也没有时间,所以不去读书,但内心深处,是愿意读书的。方华说,他做的事就是:唤醒你的阅读记忆。

他说新西兰需要这样一种文化,华人需要有一个地方可以找到中文书、中国音乐。经常有幼儿园的老师,来这里找讲中国故事的书;还有一些本地中学老师,为他们开设的中文课找中文书。

读书文化节唯一的财政支持就是在读书文化节上的书展,希望在书展上挣到的钱可以把读书文化节的费用包住。去年的读书文化节有上千人次参加,虽然最后销售的盈利不能包含整个读书文化节的开支,但是方华已经非常满足了,他说:“搞文化,不能总是在算账,那样就做不下去了。”

(本文刊登在《新西兰先驱报》2010.08.27头版头条,本稿略有删减)

编者注:新西兰读书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2019年后,由于市场以及疫情的影响暂停了。